新闻中心 News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家用报警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发布时间:2016-08-04 09:32:39 来源: 浏览:

       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之余,在安防报警服务业中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是否预示着家庭报警服务的春天就要来临,今后的报警系统产品和服务应该怎样推进?


家庭报警服务巨大,家用防盗设备龙蛇混杂



        实际上,家庭联网报警服务的巨大需求一直都吸引着广大报警设备厂家以及运营商们以各种技术实现方式和服务模式进行业务尝试,而且作为报警设备和报警服务作为舶来品,以美欧和日本等作为学习和模仿对象的市场,家庭报警服务用户一直是报警服务客户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于这些发达国家是以中产阶级作为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巨大的消费需求和较为先进的消费理念构建了巨大的报警服务市场。而我国正逐渐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群体,已经产生和孕育的中产阶级群体也必将带来我国家庭报警服务市场的蓬勃发展,而当前国家提出的消费拉动和升级也将加快以家庭和个人安全需求为满足的服务延伸。
        而我国的家用报警服务和设备是从专业报警服务和设备当中衍生出来的,故其在系统构成和服务形式以及客户对象方面都没能走出专业报警的桎梏,可观上影响了家庭报警服务市场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商用报警系统不适合家庭使用习惯和环境,用户接受度不高。



         报警系统作为技术防范在家庭安全体系中的主要表现方式,前期的家用报警系统和产品沿用“红外探测+有线传输”的组成方式,尽管在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上有保障,但在系统安装和用户使用习惯以及使用费用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一方面,前期能够和愿意接受家用防盗报警系统的用户基本上是高端家庭用户,有线系统对装修的破坏拉高了用户的接受门槛;另一方面,以红外为主的探测方式,噪声扰民以及对用户居家的生活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各工程商、运营商在将有线系统推向家庭遇阻,报警设备厂家开始逐步转变思路,面向家庭市场推出了无线报警系统,表现为探测器的无线连接和报警信息的无线传输。

        当家庭报警系统从有线为主转为无线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我国家庭无线系统在安装和使用的方便性上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无线报警系统天然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误报频繁、同频干扰、电池寿命、GSM传输稳定性和费用超高等各种问题,造成了无线报警系统在家庭市场中的使用和接受难度。并且,报警设备厂家为了在设备的推广中简化操作流程并能够快速上量,在系统的搭配当中大多数采取了“主机+门磁+红外探测器+遥控器”的基本套装的方式,这种组合方式实际上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多数家庭对于防盗报警的基本需求,同时为了压低成本,在设备的功能设计、性能稳定性、外观设计和包装上都做了很大的妥协,从里到外的廉价感和极差的使用体验让让用户对防盗报警系统敬而远之。


隐私保护需求限制视频监控在家庭当中的应用,智能家居系统不智能成为鸡肋。


 

        随着视频技术和系统在防盗报警(服务)业中的应用和普及,基于远程视频监控的家用防盗报警系统也开始粉墨登场。在家用远程视频监控的推广中,大多数是以“概念营销”的方式在进行市场和终端宣传,大部分打的都是亲情牌,比如“亲情看护”、“亲子对讲”等。实际上,以亲情关怀作为家庭安防的切入点的营销思路是互联网产业向硬件和实体服务的一次尝试,比如360、百度、小米等,并非为解决用户安全需求为主,而是以搭售硬件赠送网络服务(云空间等)为主,为其增加网络用户。之所以这类产品和营销模式逐渐式微,一方面原因在于概念营销针对的只是看似显性的伪需求,并且在网络越来越便捷的当下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已经多种多样,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忽视了家庭安全的需求本质是防盗。并且,家庭监控让用户在隐私保护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和不安,特别是中轻年和有小孩的家庭,而这部分人群实际上是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最有接受度和消费力的。

 

        家居智能化实际上是物联网概念下安防报警行业进军家庭报警(服务)的又一次冲锋或者契机,但在所有行业都在高喊智能化口号的大潮中却迷失了方向。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安防报警服务商们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视了用户的本质需求,并且,几乎所有同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都可以为自己贴上智能生活的标签,安防报警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如果不能将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对行业需求认知的差异化充分发挥,我们还能有多大还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上时,当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智能家居系统都是伪智能的鸡肋般的存在——读屏时代将所有操作全部放进手机就算是智能了吗?而且,要真正实现家居智能化,用户需要对整体的家居环境全部重新改造,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阻挡了大部分市场受众。试想,在日常生活场景中会有多少用户真正在乎背景音乐的自由切换、卧室温度的精确控制或者灯光的自动调节——发烧友除外。当把原本随手就可以操作的各种设备放进手机控制之后,到底是更方便了还是更麻烦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怎么解决?

 

        所以,笔者以为家庭安防报警产品(服务)的发展应该重新转变思路,不能再从纯粹的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思路出发而应该从实际运用推广即运营模式的角度出发进行再设计,要想真正进入家庭安防报警(服务)市场,必须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才能实现快速化和规模化发展。即:如何推广、如何收费、如何续费、如何出警(服务)、如何理赔——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困扰当前大多数报警服务公司进入家庭报警市场巨大门槛,未来的家庭报警(服务)也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延伸。


安全保障高于一切,使用方便大于功能多样


 

        不论今后的社会和技术如何发展,一个值得所有从业者重点关注的是人们对于安全的保障需求和消费意识越来越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家庭报警(服务)应该先看掉大部分花哨功能和噱头,视频或者智能化控制的运用与否都应该以解决用户需求为根本,回归其防盗报警的本质。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注重产品设计,系统操作简单。


 

        家庭报警系统的接受度不高,一个被行业(选择性)忽视的关键因素是当前的家用报警系统都太丑了,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顏值系数在很大程度上是大于功能参数的。而报警行业由于长时间在较为专业的领域使用,不管是在工业设计和交互设计上同当前的时代已经大大脱节。被各行业追捧和讨论的小米除了其价格屠夫的模式外,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小米的各种产品较其他产品在外观上更多了设计元素。只有把报警产品设计成为一个分散或者组合的艺术品,也是很难被用户接受的——你知道他们在装修的时候曾花费了多少心力么?而在功能和操作的设计上,需要尽可能地做到方便和简单,不管是手动操作还是手机操作,都需要能够让用户自主进行,比如报警主机即插即用,探测器无需对码任意添加(必须避免使用有线系统和红外探测器),电池寿命一年以上,系统扩展手机操作。——只有将系统产品设计成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并能够实现简单化、傻瓜化操作的家用报警系统,才能实现快速和大规模推广。


系统设备单独收费,习惯培养引导续费。


 

        家庭报警服务市场发展受限原因除了设备和技术原因之外更关键的还在于系统设备从厂家发出到服务真正报警服务完成之间的流程过多,太多的利益相关方需要协调和平衡,服务商被太多的中间环节“掐脖子”,从而导致了用户无法享受到纯粹的防盗报警服务。而报警服务商又已经习惯了商业报警服务模式,无法转变思路进行突破,无法收取服务费,更难让用户续费,这导致了家庭报警用户一直发展不起来。设备的推广和使用上,建议采用防盗报警设备基本配置取代套装概念——小偷进入家庭偷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撬门和翻窗,而厨房的窗户往往是重点,特别是稍高楼层住户。用户的基本防盗需求被满足的前提下,在费用设计中需要将系统使用服务费植入其中,一方面整体价格可控,另一方面能够让用户有系统使用服务费的思想意识。当用户逐渐养成日常操作报警和服务提醒的习惯后,续缴服务费也就顺理成章。——手机APP的信息提醒功能大于用户实际操作的功能,通过操作和报警的信息提示让用户感知到后台服务,更重要的是方便用户直接通过APP缴费。


简化服务流程,淡化理赔方式。


 

        在传统的报警服务领域中对于服务的定义往往特指报警发生之后的处理,这就涉及出警、处警、转警、立案、销案、理赔等诸多环节。众所周知,物业保安和相应的门禁系统以及随之而来的理赔和纠纷等是造成报警服务难以进入家庭的主要因素。实际上这既是家庭用户的认识误区也是报警服务从业者的思想误区。试问,用户购买和安装防盗门之后会遇到哪些问题和涉及哪些服务,又是如何解决的?出警和理赔是商业联网报警服务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而家庭报警服务的个性化需求需要转移到信息告知,想清楚这个道理之后也就不难设计家庭报警服务内容了。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赠送用户保险也是一种方便营销的有力手段。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家庭报警(服务)市场的春天已然来临,围绕用基本需求和日常使用出发进行报警系统产品的优化和再设计是进入这个巨大市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转换产品设计和运营思路,短期内避免冗余的功能附加,利用安全的技术和身份专长,才能真正赢得家庭报警用户的青睐。篇幅所限,无法尽言,抛砖引玉,共谋发展。

本文发表于《中国安防》2016年8月刊“报警服务运营”专栏。
 

                                             成都随安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刘伟


作者介绍

刘伟  
成都随安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运营策划总监
2008年进入安防报警服务行业,先后在理想科技、广德安防等业内知名企业任职
对联网报警服务行业具有较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先后在《中国安防》、《中国公共安全》等杂志发表行业论文数十篇
现专注于大众生活安全服务领域的项目拓展
行业交流:可搜索关注个人公众号“刘言非语”(mrliusays)
项目合作:181-8071-2101或者添加QQ:25692999


 

关于我们
公司信息
社会责任
资质荣誉
招贤纳士
社会招聘
校园招聘
实习生招聘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媒体关注
供应商平台
供应商自荐
合作须知
供方导入介绍
联系我们
线下体验店
战略合作商
售后服务
服务热线 (028)8786 8881